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中学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2025年3月26日,云南轻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研室主任和思政教师集中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思政教师深学细悟、畅谈体会,凝聚起“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的思想共识。大家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领域勇担使命,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推动学校“新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贡献轻纺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康
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丽江、昆明等地考察调研。在丽江,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木府主要建筑,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时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这一重要指示不仅为云南乃至全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理论指导。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抓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季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地区要保留特色文化”,这对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云南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将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创新性更添风采。思政课有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体思政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做实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态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逻辑理论与路径选择,积极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等特色专题宣讲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融入教学内容,在科研中发力,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积极参与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云南担当,履职尽责,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服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研组组长杨静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为云南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素材。
一、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把握融入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的考察主要涉及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突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的战略定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讲述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努力与成就,让学生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介绍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展现云南在对外开放中的新机遇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担当。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融入效果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使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通过讲云南花卉产业、滇池治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时代担当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云南发展以及国家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生态保护,还是民族团结等方面,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毛概课教学,是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研究讲话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云南发展、国家需求相结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组组长张雅菡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入挖掘讲话的精神内涵。将其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结合云南实际,创新教学方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经验。可以将这些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第三,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并引导学生投身于民族团结和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地方特色康养、AI赋能文旅等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和民族团结实践活动。
《国家安全教育》教研组组长赵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云南,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开年首次国内考察来到云南,为云南发展指引方向。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云南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安全教育教研组,召开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好国家安全教育课程。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化理论研究、深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的考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为云南奋进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号召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家乡振兴、祖国复兴的进程中去,不断增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结合云南实际,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通过民族团结教育、生态保护实践等,把云南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作为教学重要元素,讲深讲透讲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道理学理哲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强化责任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转化为铸魂育人的教学路线,培养懂理论、接地气、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季 斌
初审:李千一
复审:李 康
终审: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