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描绣民族团结进步的绚丽画卷
7月24日至25日,云南轻纺职业学院结对帮扶巧家县2025年“绣美尹武·传承匠心”刺绣文化活动在老店镇尹武社区举行。这场文化盛宴,让古老的“尹武刺绣”技艺与时尚表达强烈碰撞,让传统针线与现代创意交相辉映,60多名参与者共同书写“尹武刺绣”非遗传承创新的巧家故事,共同描绣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画卷。
活动现场一幅跨越代际的传承、刻苦求技的图景尤为动人。9岁孩童穿针引线,80岁老人巧手翻飞,老、中、青、少四代人接力非遗,同台竞技。杵拐杖的大姐抢先到来,民歌高手一展歌喉抒发学习感受,展示尹武刺绣传承生生不息的魅力。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尹武刺绣”一针一线里藏着一段彝汉共融的故事,它不是单一的传承,而是彝族的灵动与汉族的细腻在此相遇:彝族刺绣里的浓烈色彩、几何韵律与汉族刺绣的规整针法、生活意趣,在绣布上悄然相融。千百年来,尹武社区的妇女们总在农闲时围坐檐下,把日子里的细碎时光,都绣进了帽子、围腰、背被这些日常物件里。从画下第一笔图案,到剪纸样、固定绣布,再用平针绣一层层铺满色彩每一步都藏着巧思——她们把乌蒙山的春天绣了进去,石榴花的红、洋芋花的白、蝴蝶振翅的轻,连枝头小鸟的啾鸣,都像被丝线定格成了永恒。这绣品上不只是花与鸟,更是彝汉儿女共居乌蒙山的岁月印记。“尹武刺绣”用针线串起两个民族的文化脉络,也把一方水土的烟火气,绣成了能触摸的非遗记忆。
感动于巧家县委县政府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感动于“尹武刺绣”彝汉融合的鲜明特色,感动于乌蒙山区人民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云南轻纺职业学院结合专业优势,派出多年来致力于刺绣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的苗族刺绣传承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廖力耕老师,传授刺绣技艺和市场知识,推动尹武刺绣焕发新活力,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此次非遗刺绣培训,以针为桥梁,以线为纽带,以“金沙江畔 水韵巧家”等本土文化元素为标识,通过技艺的交流、传承、融汇,让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针线间碰撞融合。苗、彝、汉师生群众老、中、青、少几代人,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碰触出关于非遗刺绣活化应用、创新发展的火花,不知不觉中增进了情感的交融,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每个人心中,成为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乡村实践。
作者:李伦琼、李永勇
初审:曹红毅
复审:李永勇
终审:高 静